第六届全国固态电池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金属空气电池研讨会在青岛成功召开
2020 年 12 月 18-20 日,第六届全国固态电池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金属空气电池研讨会在青岛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和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和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承办,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内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投资机构的代表约 600 余人参会,会议汇集了众多活跃在该领域的中青年科学家。
在 19 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长温兆银研究员、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任夏永姚教授分别致开幕词,代表固态离子学分会和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分会阐述了大会的成功召开对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青岛大学孔伟金副校长代表青岛大学介绍了近年来青岛大学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快速发展和整体布局,对各位到会的嘉宾表示欢迎,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开幕式后,固态离子学分会名誉理事长陈立泉院士以“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 黄山会议回顾与展望”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了过去四十年固态离子学的发展,阐述了固态电池的复兴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大会共有 57 场主题和邀请报告, 17 场青年论坛报告, 87 份墙报,并设立固态电池专题讲座,特别邀请厦门大学杨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啸嵩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青岛大学郭向欣教授分别开展固态电池的电化学基础、前沿表征技术、材料设计、关键科学问题相关的基础知识讲授。通过会议评委会投票,共有 6 名青年学者获得 Materials Today Nano 期刊冠名的优秀口头报告奖, 12 位青年学者获得优秀墙报奖。
本次会议展示了我国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电池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了我国在固态电池产业化方面的布局与最新进展,是中国固态电池及金属空气电池领域的一次盛会。会议搭建了一个政产学研用的高质量合作交流平台,对推进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大会开幕式
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长温兆银研究员致辞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夏永姚教授致辞
青岛大学副校长孔伟金致辞
陈立泉院士大会报告
大会及主题报告
参会专家合影留念
青岛大学郭向欣教授主持开幕式
“青年报告口头报告奖”获奖者合影留念
“墙报奖”获奖者合影留念
附件 1 :优秀青年论坛口头报告获奖名单
青岛大学 | 李洪森 | 原位磁性测试揭示过渡金属化合物锂离子电池额外容量起源 |
上海电力学院 | 王保峰 | 相变有机 - 无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设计 |
厦门大学 | 张桥保 | 硅基负极 / 固态电解质表界面问题的原位电镜研究 |
燕山大学 | 唐永福 | 固态金属电池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禹习谦 | 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安全性研究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辛森 | 锂 - 硫(硒)电池用电解质原位界面固化技术研究 |
附件 2 :优秀墙报获奖名单
厦门大学 | 罗林山 | 全固态电池 Si 负极与聚合物电解质 (SPE) 的界面研究 |
青岛大学 | 黄玮麟 | 改善固体石榴石电池性能:醚类电解液的界面化学与性能优化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姜虹竹 | An interfacially self-reinforced polymer electrolyte enables long-cycle 5.35 V dual-ion batteries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石凯 |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
青岛大学 | 穆爽 | 基于双侧稳定界面的多层复合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李想 | Elevated lithium ion regulation by a “natural silk” modified separator for lithium metal anode |
北京科技大学 | 孟楠 | 双锂盐型柔性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提高金属锂电池安全性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孙兴伟 | |
天津理工大学 | 路国中 | 通过调节包覆层的结晶度和成分提高全固态锂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 |
清华大学 | 罗舒婷 | 改性硫化物电解质薄膜助力实现高性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
上海大学 | 张昱 |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中动态锂离子迁移行为的高通量研究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陈亚 | 缓释效应构建基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固态电池的稳定 Li 6 PS 5 Cl/ 锂金属负极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