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在韶山召开
2021年9月27-29日,第六届全国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在韶山建国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主办,湘潭大学办,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学院、铜仁学院、湖南大学、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长株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联盟等共同协办。共有包括40余位固态离子学分会的理事等在内的487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于9月28日上午举行。会议开幕前,大会组织全体参会人员为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的红色教育活动。开幕式由本次会议组委会主席、湘潭大学王先友教授主持。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易继辉致欢迎辞,他对到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韶山市的社会发展概况和科技成就,湘潭大学副校长罗定提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介绍了湘潭大学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进展;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晋占平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会分会理事长温兆银研究员致开幕辞,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推动我国固态离子学与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促进韶山乃至湘潭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会议围绕固态离子学基础理论、固态离子导体、基于固态离子导体的电化学器件、固态离子学分析与表征技术、固态离子变色器件等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共收到投稿302篇,设立了两个大会报告环节,以及固态电解质及固态电池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锂基二次电池构筑及其关键材料、燃料电池与电催化关键技术、钠电/锌电等新型离子电池体系开发、固态离子变色原理与器件、固态离子学基础及新技术等6个分会场,共有邀请报告80个,口头报告83个,同时大会还有近60份墙报展示。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郭新教授、清华大学的张强教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陈立桅研究员、宁波大学的简家文教授、清华大学的韩敏芳教授、天津大学的杨全红教授、上海大学的施思齐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固态离子学能干啥”、“复合金属锂负极新进展”、“面向固态电池的材料创新”、“基于钇稳定氧化锆固态离子电解质基础上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固体氧化燃料电池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进展”、“致密储能:材料和器件”、“电化学储能材料计算与设计”的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由参会理事评选出新威尔优秀口头报告奖15个和新威尔优秀墙报奖15个,在大会闭幕式上向获奖人员颁发了证书。
闭幕式上,温兆银理事长还为新当选湘潭大学王先友教授、山西大学范修军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技术研究所崔艳华研究员等3位理事以及新当选的分会副秘书长吴相伟理事颁发了聘任证书,并向湘潭大学和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王先友教授分别颁发了荣誉证书,以向他们成功承办和组织会议表示感谢。本次会议还得到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米开罗那、深圳市科晶、合肥科晶、天津德尚、湖南江冶、韶山润泽等公司的赞助和支持。
闭幕式上宣布,第21届全国固态离子学会议将于2022年在南京市举行,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承办。
大会开幕式现场
大会现场
组委会主席王先友教授主持开幕式,韶山市人民政府易继辉副市长、湘潭大学罗定提副校长、中国硅酸盐学会晋占平副理事长、固态离子学会分会温兆银理事长分别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
青年学者在报告中
各分会场座无虚席
优秀口头报告奖获奖者上台领奖
优秀墙报奖获奖者上台领奖
组委会成员和志愿者合影
参会人员合影
附:优秀口头报告名单(排序不分先后)
报告人 | 单位 | 报告题目 |
崔灿 | 华中科技大学 | 固态电解质及亲锂界面的一体化快速构筑 |
查文平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垂直孔结构LSGP/SN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西宁研究 |
吴天昊 | 北京工业大学 | 全浓度梯度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结构设计与优化 |
池上森 | 南方科技大学 | 合金亲锂型复合锂金属负极 |
王达 | 上海大学 | 基于电子调控策略设计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 |
蒲想俊 | 武汉大学 | 循环伏安曲线中电荷存储机制的新解析 |
高圆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等离子喷涂的金属支撑SOFC及电堆的先进制备技术 |
徐能能 | 东华大学 | 高性能锌孔电池阴极Co基金属硫化物双功能催化剂设计及缺陷调控 |
陈倩栎 | 上海交通大学 | 应变调控钙钛矿金属氧化物的质子电导率 |
黄爱彬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基于复合膜层的多功能电致变色器件 |
杨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Optimizing the Void Size of Yolk-Shell Bi@Void@C Nanospheres for High-Power-Density Sodium-Ion Batteries |
容晓辉 | 中科院物理所 | 阴离子氧化还原可逆性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
王攀攀 | 深圳大学 | 新型柔性多价金属离子电池的设计及电化学行为研究 |
张圣亮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双波段电致变色智能窗 |
贾汉祥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透射型WO3基多彩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
附:优秀墙报名单(排序不分先后)
报告人 | 单位 | 报告题目 |
邓志 | 南方科技大学 | Local Structural Changes and Inductive Effects on Ion Conduction in Anti-perovskite Solid Electrolytes |
刘高瞻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全固态锂电池用超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膜 |
梁锦记 | 广东工业大学 | O3-Type NaCrO2 as a Superior Cathode Material for Sodium/Potassium-Ion Batteries Ensured by High Structrual Reversibility |
郑楚均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石榴石电解质晶界修饰抑制锂枝晶生长 |
张伟超 | 天津大学 | In-situ Polymerized quasi-solid electrolyte with high room-temperature ionic conductivity and regulated solvation structure for sodium metal batteries |
阳立 | 湘潭大学 | Rapid ultra-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method for high conductive garnet-type solid electrolyte |
牛亚军 | 深圳大学 | 基于LiPON薄膜的Li|Li6.5La3Zr1.5Nb0.5O12稳定界面及其固态电池 |
许亚东 | 苏州大学 |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VDF-based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film |
陈楚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低温共烧制备的空气电极支撑型质子导体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
袁春宇 | 华北电力大学 | 固体氧化物电池Ni/YSZ电极电解稳定性研究 |
卢洋 | 清华大学 | The carrier transition from Li atoms to Li vacancies in solid-state lithium alloy anodes |
李芝 | 湘潭大学 | Dual-modification strategy with defect designing and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lithium-rich manganese-based cathode materials |
王凡奇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Anodic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Dominant Factors of the VB2-Air Battery |
孙超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Sr1.9La0.1Fe1.5Mo0.5O6-δ对称电极用于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